3 月 4 日,数字人文与艺术科研中心主任刘丽娟,携团队成员杨丹、杨晗老师,带领学生走进成都血液中心科普馆,开展了一场深度学术拓展活动。此次活动以跨学科实践为依托,致力于拓宽学生知识边界,深化其对生命科学与公益事业的认知,进一步推动数字人文与艺术学科的融合发展。

师生观看馆内科普影像
在科普馆内,师生们在专业讲解员引导下,系统地参观各展示区域,该科普馆面积约 1100 平方米,由 “序厅”“血液是什么”“一袋血的旅程”“如何献血”“热血成都”“世界献血” 六大主题空间构成。馆内采用温情且具诗意的叙事语言,配合丰富的图文展板、直观的模型以及前沿的多媒体展示技术,为学生们呈现出血液生理机制、血液采集流程及临床应用的完整知识体系。同时,科普馆借助 270 度裸眼 3D 电影、360 度全息投影、人体等高透明成像、大型墙地幕电子沙盘、多点触控游戏等科技手段,打造出一个充满知识探索与体验乐趣的科普空间。学生们在听、看、做、思、感的过程中,对血液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关键作用,以及血液在医疗救治中的重要价值有了进一步理解。


学生参观体验现场
中心主任刘丽娟老师指出,此次参观活动不仅是知识的积累,更是社会责任的深度教育,将数字人文与艺术领域的学术研究与生命科学知识相融合,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,增强其社会责任感。
通过此次活动,学生们获得了全新的实践视角,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研究中,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,在数字展陈、数字艺术、数字空间等相关领域开展跨学科研究与创新实践,将生命科学知识与数字人文艺术深度融合,为推动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。

团队合影
数字人文与艺术研究中心科研助理:吴可欣
内容编辑:何雨虹
图片提供:杨丹
初审:杨丹
终审:刘丽娟
2025年3月9日